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431页

我成了富一代 红烧猪手 3648 2024-05-24 00:00:00

中芯表面上一团和气,那是张如京博士靠自己的威望,镇压住了湾湾和大陆员工双方的矛盾。但是双方的矛盾迟早在爆发的。叶风要做的,就是在内保护好自己的亲信宋远亭,在外筹集资金,在资本市场收购中芯的股份。只要自己的话语权越来越大,才可以在将来的斗争中赢得先机。又喝了一杯茅台,宋远亭放下酒杯,叹道:“唉,大家好好地为中华之芯努力奋斗不好吗?为什么大家非要斗来斗去?”“哼,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或许大家的目的都是为中华之芯而努力奋斗,但是各人的方法不一样,都认为自己才是对的,这就要打败竞争对手,才能实施自己的抱负。历史,从来都是胜利者来书写的。”叶风冷哼道。“师弟,还是你看得明白。来,喝酒。”宋远亭明白,叶风说得对。搞芯片制造,不像别的产业。叶风就算再有钱,也要讲策略和方法。那些认为有钱就能干成事的,那才是棒槌。像中芯这样的顶尖硬件科技公司。博士越多,越难干成事儿。如果他们没有共同的目标,没有合作的意识(文化)的话,往往事倍功半。比如他刚才所说两个工程师,一个加班到8点,一个等到11点,怎么可以说他们“懒”?太不尊重人了吧。宋远亭说他们懒,是说他们心懒,不懂沟通和变通。华国应试教育出来的工程师往往有这样的毛病。“老师没教过,老子没做过!”不光中芯,所有华国企业里,这样的员工为数不少。看看高考结束,学生就开始撕书,就能明白了。听到叶风的告诫。宋远亭猛然回过头看,当年从湾湾、国外回来做芯片的团队成员,已经有百分之三四十离开了中芯,将来还会陆续离开。中华之“芯”这个宏伟大业,诚如叶风所言:只能从本土大陆的人才中产生并传承了。……宋远亭喝得醉熏熏地回去。她的女朋友吴洋立刻帮他醒酒。吴洋是本来交大微电子专业的学生,实习期就是在宋远亭手下度过的。两人历经了中芯的风雨发展,终因共同的目标的走到了一起。期间还经历了红旗大卖场中海店开业的事件。吴洋也是认识叶风的。“阿亭,你今天的叶董聊得怎样?有没有给他讲你现在的困难?”吴洋给他打来一盆水,用毛巾擦了擦脸。宋远亭立刻感觉舒服多了。“叶董对中芯的局势洞若观火。”宋远亭叹道:“你别看他没有管过中芯的事情。可他一直在背后默默地关注,这次中芯和积电的官司,谁都决断不了,就是叶董站出来,一锤定音。”“是啊,人家创下那么大的事业。比你聪明得多。你可别因为叶董比你小,是你师弟就摆架子哈,遇事要多问问他。”吴洋想起当初红旗大卖场开业的时候,见到叶风的丰姿。当时她和宋远亭只想买点生活用品而已,叶风不但为他们挑了整整一车的商品,最后连拉商品的小汽车都送给了他们。。自己男朋友能有这么一个牛人当师兄,还能照顾他。这可是宋远亭的福份。“这可省得。”宋远亭答道。“我先睡觉了。明天还在去存储事务部报道。”……第二天。张如京亲自领着宋远亭去存储事务部报道。果然镇住了存储事务部一帮老人。但是要怎么开展工作,宋远亭不没有很好的办法。这天,宋远亭正在自己办公室想办法。这时。一个工程师跑到他办公室来。这是一个复旦毕业的硕士,姓黄名勇。当初和宋远亭同时进的晶圆厂,做制程工程师。开会时他基本上不发言,只是听宋远亭讲讲话、问问问题。宋远亭也没有和他单独沟通过,对他印象不深。黄勇却乐呵呵地递给宋远亭一把喜糖,告诉他“我要结婚了”,并谢谢他做老板的时候给他的教诲。宋远亭当时没有太在意,只是对他专门来给他送喜糖这件事,觉得挺温暖的。没想到,过了两天,黄勇又来到宋远亭的办公室。这一次是和宋远亭道别来的。黄勇激动地对宋远亭说,“我要去新加坡半导体公司了。谢谢你,有你做我的第一个领导真是荣幸,我从你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这一回,宋远亭真的是受宠若惊。他第一次意识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有这样巨大!”宋远亭没有小看这个小小的事情。他突然明白了,叶风让他专心做事。还有一层这样的含义。那就是让他在工作者言传身教,培养出一批能独当一面的中下层管理人员和工程师。就像眼前的这个黄勇。在他手下一阵子后,就能被挖走,独立去新加坡半导体公司做事了。宋远亭信心大增。找到了工作方法。让他面对各种人事,也能够直言相告,荣辱不惊。第656章 老当益壮就在宋远亭锐意进取、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时候。叶风也在建立自己的智库。蓉城金江科技园,一个世界领先的IC设计实验室,西南大学微电子系,以及自来世界各地的芯片设计专家,正在专注无线通讯及数字多媒体等技术领域,研究芯片整合系统解决方案。包含无线通讯、智能电器、光储存、DVD及平板电脑等相关产品。这一年。在叶风的干预下,整个实验室都大部分力量,都集中到了智能手机芯片研发上面。虽然花费巨大,但是成果甚小。集团不少人都劝叶风减少科研支出。但是叶风却不为所动,仍然坚持投入,还加大资金,寻找更多优秀的人才回来做研发。叶风心里清楚:大规模生产,尤其是集成电路产业,不是喊喊口号、花多一点钱就能成就的。没有长期的资金投入,团队没有学习的习惯、合作的精神,不要说抓住机会,而是连机会也不能识别,也就谈不上有什么弯道超车的机会。再者,无论领导决策多么英明正确,没有不折不扣和精益求精的执行力,最终的结局一定是拥抱失败。与此同时。海岛积电疗养院,一个60多岁的老人,正在翻看一封绝秘文件。这就是中芯的老对头,积电的创始人张中谋老爷子。收到了中芯关于庭外和解的条件后。他极其意外!老爷子顾不得喝茶了,挺身而起,两眼直冒精光:“这绝不是张如京那个老小子干的,中芯背后一定有高人,快去给我查!”积电追查令下,全岛震动。颇有手提屠龙刀,号令天下、莫敢不从之势。……说起张中谋,就不得不提三星电子掌门人李建熙。1989年12月,海岸对面的冷雨淋淋漓漓,三星掌门人李建熙赴岛考察,秘密约见了积电创始人张中谋吃早餐,目的只有一个:挖走这个已经58岁的老将。此时积电已经默默成立了两年,在业界尚名不见经传,所走的“代工”模式也非当时芯片领域的主流,让人看不懂。而在积电成立的1987年,三星创始人李秉哲去世,三子李建熙接位执掌三星,甫一上台后便喊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大举进军电子和半导体。张中谋正是李建熙急需的人才。1983年张中谋从德州仪器“三号首长”的位置上退下来,虽然可以享受“一幢宅、两部车、三条狗”的美国梦,但总感觉心有不甘。所以两年后,高层邀请他去回来担任工研院院长一职时,张中谋决定出山闯一闯。张中谋生长于大陆,49年离开,随后赴美读书工作三十多年,对海岛其实并不熟,但架不住“来了就是一哥”的诱惑。而到海岛仅一年后,56岁的张中谋便决定再野一把:“创业,做一家专门为其他芯片公司代工制造的公司。”这种模式在当时并不被同行和投资人看好。而在餐桌上,李建熙款款分析道:“半导体需要大量资金、人才,风险也大,三星目前正好发展还不错。”他迫切希望张中谋到三星工厂看一看,瞧一瞧。李建熙的言语中充满了惋惜爱慕,仿佛当年曹操看着刘备说出“唯使君与操耳”,恨不得让张中谋立刻跟着他私奔到首尔。张中谋此时正为订单疲于奔波,但他厌倦了当二把手三把手,对三星自然坚定拒绝。李建熙并不死心,邀请他去三星参观,张中谋欣然应允,逛了半天厂区后连夸三星的产能“令人惊叹”,但仍然拒绝离开积电。李建熙见他态度坚决,并只好放弃。

此次一别,两人的轨迹还将继续交汇。积电和三星分别沿着自己的路线,崛起为全球半导体巨头,并随之展开了的血腥的对决,顶峰时双方红着眼砸钱,一度买下了世界40%的半导体制造设备。这既是两家公司的商业战争,也是两个地区产业升级的无奈之选。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以及未来相当长时间里,积电最大的对手都是三星,中芯只是一个次级对手。积电虽然是海岛企业,但张中谋为它注入了“美国魂”:老东家德州仪器的管理经验、IBM授权的技术、以及大批美国回流的人才。比如积电首任首任技术执行官老胡是加州伯克利大学教授,其得意门生梁梦松也从AMD跳槽积电;研发队长蒋上义曾在美国德州仪器、惠普工作;后接任张中谋出任CEO的蔡历行是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技术核心人物余震华则是美国乔治亚工学院博士。积电从美国拿到的不仅有人才,还有订单。半导体产业起源于美国,随后便开始向东洋转移。结果,东洋半导体公司修炼出超强战斗力,在存储芯片领域,靠着精细管理、成本优势,将美国企业打得落花流水。1980年代末,世界十大半导体公司中有6家是东洋企业。打不过只能换赛道,于是美国从存储芯片撤退,开始发力CPU等逻辑芯片。不同于存储芯片强一体化的要求,逻辑芯片可以将设计、生产环节分工,这就为积电带来了机会。1988年,英特尔给积电送来第一笔大单,并对200多道工艺进行了指导,可谓“资金扶上马,技术送一程”。当然,好处也不白给。快速发展的积电,开始反哺美国半导体业。由于不用再承担独立建设晶圆厂的巨额成本,大量初创芯片设计公司得以轻装上阵、快速发展,美国芯片公司重新占领全球芯片产业制高点,后世巨头的高通、英伟达等都是得益于此。尽管积电羽翼渐丰,模式得到了业界的认可,但由于技术都来自于IBM授权,自主能力差,依然被硅谷公司们认为是打杂的二流企业。张中谋不甘于成为美国的技术附庸,一直在等待翻身做主人的机会。

作者感言

红烧猪手

红烧猪手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弹幕
弹幕设置
手机
手机阅读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