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40页

陈祖基 - 金鞭无敌 陈祖基 - 金鞭无敌 3907 2024-05-26 00:00:00

柳荫崖霎时间被这突如其来的动作弄愣了,但他到底是个身手不凡的高手,立时把身体往后一倒仰,整个背部与臀部几乎都贴在梅花桩上,这是一招"铁板桥功夫",全部的着力点均在两脚和头部,身躯则像一座桥,故名"铁板桥"。这一招,终于闪让过姜剑川险恶的几钩。说时迟那时快,柳荫崖脚跟一蹬,人就像蜈蚣似的倒退数步,托桩一个"旱地拔葱",凌空跃起两丈多高,使姜剑川需仰视才能望及。好个柳荫崖,他乘身子下落之际,软鞭左右开弓,猛地向姜剑川两肩击打。姜剑川见来势凶猛,想举双钩去迎,却又恐以下迎上要吃亏,就猛然侧卧着如狸猫滚扑般就地滚出去。在梅花桩上使这一招式,其难度确非平地可比,其身手全赖眼明身快,动作矫捷,基本功扎实。柳荫崖和姜剑川在数十招对阵中,彼此有智、有勇、有功、有力,双方招式灵活、利索、干脆,不断使出奇招险招,使观赏厅里的众人都看得出了神。伽鳞海牙禁不住踱到观赏厅的前沿,见梅花桩上打斗的两人,一个将近四十岁,年富力强;一个才二十出头,血气正刚,都是身怀绝技,并且智勇双全,在近百招对阵中仍不见胜负,真可谓"棋逢敌手,将遇良才"。他越看越来劲儿,不时频频点头。这时,柳荫崖身子已从凌空中下落,正好落在姜剑川刚才站立的那根木桩上,而姜剑川亦已腾身而起,换到了柳荫崖的方位,双方均稳定地单腿站在桩上不动,四目相视地对峙了片刻。这短暂的相对静止,潜伏着更凶猛的拼搏。果然,姜剑川一拢双手,把双钩合而为一,从正面撞将过来,往柳荫崖兜胸便剌,这一招,只要让他的双钩进入门户,又会突然起变化,立即左右分开,对手若被击中任何一钩,其五脏六腑都会被掏了出来。柳荫崖毫不慌忙,轻轻地哼了一声,等双钩强攻进入门户,即把手中的软鞭一挥,像蛇一样紧紧缠住了双钩。三件武器死死地绞在一起无法脱开,姜剑川趁柳荫崖的软鞭刚刚缠上双钩,用足劲儿往回一拉,欲就势来个"四两拨千斤",把柳荫崖拉过来摔下梅花桩去;柳荫崖的软鞭刚绞上双钩,借招式未尽之势,来个"顺手牵羊",往横里一带,也欲把姜剑川拖摔下梅花桩,结果双方的力一抵消,都丝纹不动,谁也没有拉动谁。柳萌崖想把软鞭松开抽回,己经不行了,虎头钩上的倒钩卡住了软鞭,姜剑川急欲脱开双钩,当然也是不行,软鞭把双钩越缠越紧。此时此刻,梅花桩上成了僵局,柳荫崖和姜剑川两人既要把功力用在手臂上,又要顾到下盘,否则脚下就会失去重心。两人就这样凭功力相持着,稍过一会儿,姜剑川的双臂在微微战抖,看来劲头用得不小,柳荫崖的脖子上青筋暴起有如蚯蚓,可见也已用足了全力。若如此相持硬拼下去,势必要落一个两败俱伤。就在这互不相让难分难解之际,观赏厅内像燕子穿帘地飞扑出一人,一招矫健的"跨虎登山",正好在柳、姜二人的兵器相接处落了下来,随口长吟:"枯藤劲松相缠,各不相让,到头来难免两败俱伤。得罢休时且罢休,请稍歇息,让老朽登场!两位请站稳!"随着吟唱,那人趁落下之势把脚尖往绞在一处的三件兵刃上一点,柳荫崖和姜剑川都不由得浑身一震,呼地一声,三件兵器豁然分开,两人也身不由己地都落下了梅花桩。耍此奇招解开相峙僵局的人,原来是龙髯白头翁祝三孟。此时,他胸飘长须,长袖飘拂,单腿站在梅花桩上,确有仙风道骨之姿。他双手抱揖,满睑堆笑地朗声说:"老叟因久慕众位英雄武艺高超,因此不揣冒昧,斗胆乔装去'四海馆',以求一观群雄丰姿,今日还想在梅花桩上和诸位一究各派武术之长,万望众英雄不吝赐教,老叟在此恭候了。"祝三孟话音刚落,姬九常从观赏厅内大步走出,轻捷地飘上了梅花桩,对祝三孟回一揖礼,说:"姬某不才,不知能否与祝老先生走几招?"祝三孟说:"原来是姬老英雄,幸会之至!敢问姬老英雄,你我又该如何比法?"姬九常笑说:"祝老先生,你我都是上了岁数之人,总不要像年轻人那样的抡枪弄棍舞剑拨刀吧?!咱们就徒手走几下,活动活动筋骨,尊意如何?"祝三孟抱拳点头:"姬老英雄吩咐,老叟敢不从命?"两人谦逊了一番,就各立门户,抖抖袍袖,开始交手。祝三孟一开始,就用开了"形意八卦五行掌",这掌法是根据八卦图走转运行的,左转为阳,右转为阴,正手为阳,反手为阴,以动化静,以静制动,以虚带实,以实盖虚,推、托、带、领、扣、劈、进,千变万化,莫尽其妙。姬九常的"龙形乾坤手",也是他能独步江湖所倚仗的绝技。其功以藏精蓄气炼神为根本,以伸筋、硬骨、揉皮为修身,参天地,同造化,本固身坚,神形互济。他的两只手变化多端,别具匠心。有时似"神龙探爪",每根指头都有妙用;有时则像"双龙戏珠",功力全在掌心之中,擅长于扑、按、掀、捺、拍,势如雷霆,疾如闪电;有时又如"蛟龙飞天",这时的功力又运到拳头上,劈、钻、崩、抱、横,断铁碎石,其猛无比;有时又仿佛"飞龙下天",其拳其掌其指都有功力,飞、侧、顺、反,气象万千,变化只在瞬息之间。今日这两位身怀绝技的武林大师在梅花桩上比武,确是武坛上的盖世奇观了。就在观赏厅外梅花桩上的比武进行得最热闹之时,被软禁在内室的商玉琪也伺机逃了出来。自从上官彤独探上天峰后,商玉琪也得知了元宵约会的消息,心中一直忐忑不安,他巴望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找个机会好在众人面前剖白自己的苦衷;但他又担心这一天的到来,如果不被谅解,自己又将被置于何地?他希望上官彤一方取胜,那么就能拨他出苦海,想来他们总不至干把我商玉琪视为见利忘义的负情小人吧?他又害怕上官彤一方取胜,一旦遭他们讥讽唾弃,自己就无地可容了。日子一天天地接近,商玉琪好像热锅上的蚂蚁般地难熬,但又不敢露于神色,若被"陪伴人"邢燕飞看出破绽,定会招来很大的麻烦。今天,元宵节终于到来了,早上,邢燕飞被林霄汉叫了去,这里改由离魂子母圈梁钺和云里翻祝涛来"陪伴",他们一会儿下棋,一会儿饮酒,显得十分高兴,也不知出于什么动机,梁钺有意向商玉琪透露了林冠航和解骊珠双双潜逃以及他们曾在四十里街遇见过林、解两人的事儿。这消息对商玉琪来说应该是喜出望外的,但如今商玉琪已毫不为之所动,因为他认为这些对他来说已不那么重要了,他认定自己已经铸成了"负情郎"的罪错,他能拿得准的是:解骊珠既已脱逃,她今日必来上天峰,他应该去会她一面,但又怎么能够脱身呢?午后,邢燕飞回来,梁钺与祝祷又走了,这些人像走马灯似的围着商玉琪转,倒使他感刭暗暗好笑。林霄汉那么怕解骊珠与他见面,其原因究竟何在?据说这些事尽是范一宽出的点子,那范一宽要如此挑唆又究竟为的什么?商玉琪只能耐着性子和邢燕飞一边对奕,一边饮酒。钻天鹞子朱崇义从外面走了进来,脸色阴沉,好像心事重重,强作笑颜地说:"两位兄台真是雅兴不浅哪!"朱崇义和邢燕飞最相契合,十多年来同进同出,几乎形影不离。这两个人事事推心置腹,无话不谈,人们把他俩视为"刎颈之交",真乃胜似同胞手足。商玉琪见朱崇义进来,灵机一动,冒问了一句:"崇义兄,前山正在热闹,你是主要台柱之一,怎么有暇来到此间?"

朱崇义谨慎地笑而不答,他越过商玉琪身旁,跟邢燕飞轻轻耳语。邢燕飞忙站起来对商玉瑛一拱手说:"商兄恕罪,小弟与崇义兄有几句琐话一叙,暂且告退。"说罢,双双走出门去。俗话说:"欲知心腹事,但听口中言。"朱崇义如此神态,勾起了商玉琪必欲一听的好奇心,于是就蹑手蹑脚来到窗前,隔窗悄悄儿偷听。朱崇义似有意又无意地在窗外并未压低嗓门,所以,虽然偷听者和谈话人隔有一段距离,商玉琪还是能断断续续地听了个大概。原来朱崇义是个有血气的正义人物,当时他是仰慕紫睑金罗汉的名望,才投奔来上天峰的。日子一长,他隐约听闻到林霄汉过去的一些作为,不觉形象大为减色。但他感到林霄汉现在干的总还是正义事业,何况林霄汉待他朱崇义又十分恩厚,怀有"士为知己者死"感情的朱崇义感到自己应该报效"知遇之恩",对林霄汉绝不应有贰心。他抱定自己必须坐得直站得正,正事奋力干,孬事不沾边的宗旨。他对范一宽是十分反感的,此人四方讨好,两面三刀,气味总有些不正。对范一宽唆使林霄汉在风陵渡袭击解承忠,朱崇义也存异议,就算解承忠的作为如范一宽所言,已沦为当局之鹰犬,那么也可光明正大地去惩罚他,为什么要那么诡秘地在风陵渡伏击,以多胜少还要蒙着面干呢?如此作为岂非小人行事!他的这种心情只有和邢燕飞结成知交后才向他透露过。正是由于对许多事的看法相同,使邢燕飞和朱崇义的交谊日趋深厚密切。那次在旅店相遇上官彤,以及上官彤独探上天峰时所表现出来的侠义心肠和义正词严的慷慨神情,都铭印在朱崇义的心中,成了他敬慕的形象。而今日在梅花桩上,姬澄那种不趁人之危而击之的大度和友好,更震动了朱崇义的心。他已经作出抉择,决定不参于这场可能发生的全面争斗。他把情况与他的看法告诉了邢燕飞,以便两人共商对策,究竟是结伴离开上天峰?还是坐观事态的发展?两人议来说去,一时举棋不定。就在朱崇义和邢燕飞磋商难断之时,商玉瑛伺准机缘,蹑手蹑脚地从壁上取下宝剑,溜出边门,飞快地往前山奔去……那一天,上天峰几乎把整体力量都倾注在前山比武,所以商玉琪在路上并没有碰上阻碍。此刻已是酉正时辰,演武场上油灯熠熠,火把高燃,照耀得如同白昼。商玉琪潜到了可望及全场的一高处,隐身在一棵大槐树的后面,静观着梅花桩上的风云变幻。此时,梅花桩上正是祝三孟和姬九常在"平静"地对峙着较量。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两位老人在梅花桩上并没有刀枪剑戟的拼斗,也没有咬牙切齿的厮杀,只有两人飒飒的衣襟飘拂之声。这两个老人都有非凡的内养功,似泰山之稳,如狡兔之捷;似处子之静,如电闪之疾;又如水中之游鱼,时而静滞,倏而远逝,令人目眩神移。猛然间,但见祝三孟身形一长,他右手劈空而下,这一掌名为"劈空掌",掌风所及能倒树坍屋,对方只要一个措手不及,或被劈成伤残,或震烂腑脏当场毙命。

作者感言

陈祖基 - 金鞭无敌

陈祖基 - 金鞭无敌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弹幕
弹幕设置
手机
手机阅读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