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85页

苟友 虞安逸YAY 3758 2024-05-22 00:00:00

如果是朋友。

《苟友》这篇文里最最打动我的其实是各种各样的友情。

有几位读者留言说觉得这篇文在行文叙事上有种细水长流的感觉。感谢喜欢!是的,这就是友情的感觉吧,不疾不徐,就像长年累月朋友圈里点赞之交、偶尔闲聊的那种恰到好处。

谭熙和谭嚣之间绝对是有友谊的,而他们之间的友谊是更胜于亲情的。他们豁然开朗的感情也是建立在小时候历经九年的友谊上的,所以他们才能对彼此那么温柔,或者说温和,甚至温吞。他们的亲情只是突如其来的一纸鉴定,里面还掺杂着算计、埋怨、憎恶、生死……而他们细水长流的友情才是对彼此最温柔的珍视。

所以他们分开的那些年,因为误会也好,因为禁忌也罢,我不认为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他们之间有过最朴实的友情,见贤思齐,彼此欣赏,所以他们知道,珍视一个人不一定要以爱情的方式。误会也好,禁忌也罢,只是他们各自止步不前的借口,归根结底与约瑟夫、庄齐他们并无根本的关系。

谭熙知道嚣嚣是天生的艺术家,也理解嚣嚣内心最渴望的自由。谭熙止步不前,就是想给嚣嚣一份自由自在。

谭嚣顾忌哥哥的母亲,不想让哥哥陷入两难的境地,所以他选择远离,独自带走爱情,只留下能用电话来长年维系的友情。

看到读者留言说让他们就分了算了,不要再互相折磨了。他们看到也会很赞同吧。所以他们才彼此放过了十年啊,然后再相聚就免不了一场近距离的彼此折磨。

点进一本骨科文,“彼此折磨”不就是永恒的主题?

我们不能只看到爱情的火花燃烧时的瑰美绚丽,而对燃烧后的残骸置之不理。更何况,残骸往往也有一种独特的美感。

如果谭熙不再去找嚣嚣谈恋爱,嚣嚣也不会旧账重翻着派人监视谭熙。

如果嚣嚣不派人监视谭熙,谭熙的母亲就不会发现嚣嚣还在觊觎她的儿子,她也就不会制造出那样一场刑罚。

有读者说感觉哥哥谭熙一直在遭受无妄之灾。可是哥哥难道不是先动心的始作俑者么?嚣嚣难道没有因为这场破镜重圆而遭受无妄之灾?

我们不能只允许一对情侣“同甘”,而不允许他们“共苦”。

一起在残骸、废墟上重建一座能够再次托起朝阳的圣殿,这大概也是每个破镜重圆故事的动人之处吧。

谭熙和谭嚣既做到了Farewell,也做到了Auf wiedersehen。

Wieder,再次。

Sehen,相见。

所以我不认为他们的性格有任何软弱之处,不认为他们的选择有任何不当、不妥之处,也不觉得他们在真正的人格独立、事业独立之前能给彼此更好的爱。

关于文中的宗教元素——

我觉得骨科的禁忌感和古老的宗教学很搭,所以尽力融进了一些宗教学元素,其中包括每章开头的引言,哥哥谭熙从事的职业,以及两位主角的性格和经历。

谭熙的性格很佛系,而嚣嚣的“受难”就像耶稣受难。文中也有点明。

最后谭熙以实际行动“净化”了两人之间的“罪孽”,也用“交换痛苦”的方式“渡”了嚣嚣经受的劫难。

其实我也知道一些读者接受不了嚣嚣的“受难”情节,也不太赞同“骨科的内核就是悲剧”这样的一种观点。

但是我总觉得古老的、神秘的、禁忌的、悲情的色彩才能让一个故事稍微的“厚重”起来。只有经历过一段“压抑”,才能更切实地深吸一口自由自在的空气,并且对此充满感恩,也对曾以为过不去的事情产生释然之感。豁达和通透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需要感悟,也需要自身的力量和身边人的支持。

歌云慕辰说谭熙和谭嚣是在“戴着镣铐跳舞”,我对此深感赞同。

谁说戴着镣铐不能翩翩起舞?戴着镣铐跳的舞才更有力量。

.

说到性格,谭熙、谭嚣也不得不跟隔壁的时与、夏酌进行一些比较,因为我写的时候就经常会拿他们四个的性格进行对比,包括完结后我也偶尔会回想、琢磨,原因是我想在两篇文里塑造出性格不同的人物,也想写两篇风格不同的文。

人物性格是故事的灵魂,也会奠定故事的基调和语言文字的味道。

虽然谭熙、谭嚣和时与、夏酌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年代,虽然他们四个后来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但他们之所以存在于两篇文里各为主角,就是因为这两篇文的风格不一样。

《别拒犟心》算是结构工整的强强·破镜重圆·长篇小说,写的也比较仔细、细致,像画工笔画,甚至每章都得到了信仰永恒这位读者的用心长评,也得到了歌云慕辰这位热心小伙伴提出的“榫卯结构”这么高的评价。时与和夏酌都很倔,并且性格鲜明,在明暗角逐的对比之下各自追求完美。

《苟友》则是在我以闲暇时间不足的理由为名,刻意尝试缩短篇幅的情况下涂抹出来的,更偏散文风,像画水彩画,不算仔细、细致,但是也不影响它能呈现出的细腻之处。

我没有给谭熙、谭嚣标“强强”的标签,但这也不代表他们不强,只是他们的坚韧、执着、倔强没有隔壁的时与和夏酌表现的那么明显。在水彩画里,谭熙和谭嚣的轮廓、棱角都被刻意擦掉了,纸上只剩似水的温柔。

而时与和夏酌在《苟友》里轮廓分明的“聒噪”也是刻意为之的。

这就是友谊的能屈能伸之处。

其实看过《别拒犟心》的小伙伴们都太了解时与和夏酌了,这两个学霸没去学表演真的很可惜。时与外热内冷,夏酌外冷内热。但归根结底,他们都有“热”的一面,就让他们成为了谭熙和谭嚣这两位旅居国外很久的主角的“感动中国热心好友”。

我们不能只允许朋友帮忙却不允许他们开口说话,对吗?还是看惯了谭熙和谭嚣对彼此的“哑巴”行为,就不允许其他人正常讲话了呢?

时与和夏酌每次在《苟友》里讲话都是有原因的,就连话多还是话少,都已经被这俩颇有默契地计算好了。话多的时候是在帮谭熙和谭嚣遮掩尴尬,制造life还能继续move on的轻松氛围,话少的时候就是捧哏,让两位可怜的、悲情的骨科主角感受到来自好朋友的由衷羡慕和真诚祝福。

生活不止有爱情,类似做菜不能只放糖。就连甜品里也不是只有糖呀。

其他的调剂,比如亲人、朋友,甚至敌对的人,都能令小说里的生活更加丰富。

《苟友》里的诸多“友情线”里,谭熙、谭嚣和时与、夏酌的友情算是四人一桌的小整体,再细一点,谭熙和夏酌有工作上的共同语言,所以有惺惺相惜的友情,时与和谭嚣则有音乐上的共同爱好。谭熙和时与都曾在大波士顿地区(Cambridge,MA)生活过,谭嚣和夏酌则都在娱乐圈打拼过。

其实离开学校之后,大多数人各自成家立业,繁忙不已,很少能有机会结交到志趣相投又真心实意、毫不功利的朋友了。谭熙、谭嚣又在国外漂泊多年,能在事业有成之后遇到时与、夏酌这对好朋友实属缘分。所以我让时与、夏酌在《苟友》里多次出镜,并不是偏爱时与、夏酌,而是偏爱他们四个伙伴之间的难能可贵的友谊。

谭熙和夏酌因工作结识,谭嚣和时与又能追溯回多年前同在一座城市经历的突发事件,四人性格不同却脾气相投,这对于事业有成的成年人来说,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友谊。

两篇文里都有写到2013年4月15日发生的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这是真实的恐袭事件,作者本人当年也在那条街区观赛,并且清晰地听到了前后两声爆炸。这件事多多少少给我造成了一道心理阴影,所以写进文中,致敬当时在现场处理这起突发事件的所有医护人员、警察和志愿者,也希望当年在场的学生中,真的有谭熙、谭嚣、时与、夏酌,那会给当年的我带来些许的慰藉和安全感。

这起事件被拍成了纪录片式的电影“Patriots Day”,译名是《恐袭波士顿》或者《爱国者日》,我看过不下三遍,非常推荐。

除了时与、夏酌,《苟友》里的其他友情线也蛮值得回味的。

谭熙这边的比较简单,也就是“高冷”的贵族高中室友和大学的“暗恋者”室友。这两个室友简单勾勒出了谭熙作为一个被母亲望子成龙般培养着的亚裔小精英,在欧美的精英学校里其实很难结交到朋友的一种孤单的处境。当然他也有自己性格上喜欢独来独往的问题,但性格这种东西,也是会受外界影响的。

谭熙小时候是孤单的,长大后是孤独的。不只是因为他是“天才”,更多的是因为他长着一张完完全全的亚洲面孔,却在亚裔稀少的欧洲长大,还是在欧洲的精英教育环境里长大,那就更难找到“同类”的小伙伴。

父母觉得捡来了一个私生子弟弟,但对于孤单的谭熙来讲,只是得到了一个处处为他着想的小朋友、小伙伴。

高冷的高中室友是看不起众生的贵族,而大学的室友实际是在暗恋他。只有孤儿院的“老大”陈明明才真的把谭熙当做过小朋友、小伙伴,还给他变魔术、教他变魔术,叮嘱他过马路要看车。

谭熙不想失去嚣嚣还能留给他的友情,所以不敢逼得太紧,不敢轻举妄动。

谭嚣从小就善于交际,一是因为他仗义,但仗义只是表象,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敏感、懂事、想得多、想得细。

他这边的朋友就比较有趣了。哪个都比谭熙这个“小哑巴”有趣得多。

马里奥·加西亚,少年时是一起嬉笑怒骂的狐朋狗友,成名后还是在远方支持彼此工作的hermano(西班牙语的“兄弟”)。

谭嚣世界巡演后喝多了酒就抱着马里奥哭,庄齐以为这是因为谭熙坐着直升机放他鸽子才使得谭嚣情绪不好,其实就算没有谭熙的匆匆一别,谭嚣也会抱着马里奥哭的。

开启马里奥职业生涯的最初的机会是谭嚣让给马里奥的。谭嚣并不为此惋惜,他只是看着马里奥辛苦地为他完成了他没能继续下去的一份职业,而他也知道,马里奥对此有多么愧疚,有多愧疚才有多努力。

谭嚣抱着马里奥哭的是他们一去不返的青春。在半山腰分别,在顶峰相遇,可是相遇过后,无可避免的,就是要互相见证巅峰之后的下坡路。明星球员如此,明星歌手也是如此。

马里奥不是高冷贵族。谭嚣除了哥哥还有这样一个“青春作伴”的狐朋狗友。

再就是庄齐,庄老师,齐哥。

庄齐虽然也暗恋谭嚣,但是他们年龄相差较远,从伯乐到朋友,这个转变的过程就耗去了太多年。从朋友再到捅破窗户纸的朋友,在嚣嚣的报恩版高情商冷处理和谭熙横插一脚的搅合中,庄齐其实一直都只能杵在朋友的位置,没能更进一步。

作者感言

虞安逸YAY

虞安逸YAY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弹幕
弹幕设置
手机
手机阅读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