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22页

当局者迷 郭予习 4138 2024-05-24 00:00:00

无奈事务所一直以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留不住有野心同时有一些家底儿的年轻建筑师,所以有离职申请的时候,高瞻通常不强留,只是要求做好工作交接,然后大家好聚好散,所谓万事留一线,江湖好再见嘛。于是渗了几天之后,高瞻批准了沈鹏的辞呈,交待张梦睫抓紧时间招聘新的建筑师。高瞻喝着咖啡,十分坦诚地肯定了沈鹏的工作能力,也毫不留情地撕开现实,提醒他国内不是老八校出身的建筑师如果想熬出头,仅仅有一年半载的出国镀金是不够得,沈鹏家里有些家底,这是好事,要想办法用起来,助力自己的事业。沈鹏似乎没料到高瞻找他是为了苦口婆心地嘱咐他这些,诚恳地感激了高瞻多年的栽培。可能因为高瞻的性子太冷静清高,人们总觉得这个人不易接近,加上有过往的员工或者实习生在建筑论坛里发帖子爆料称远瞩内部拉帮结派挺严重,高瞻脾气不好,只偏爱清华帮的建筑师,远瞩的工作不仅996,甚至可以007,诸如此类的。更有甚者,有谣言说高瞻在圈子里口碑不过如此,实际水平不过尔尔……如果没有投身建筑设计事业的满腔热血,千万别去远瞩工作。其实这些爆料真真假假吧,不能说全是编的,但也确实水分含量过高。平心而论实事求是,国内这些由知名建筑师创建得事务所,有几个不是天天加班熬夜的?年轻建筑师晚上恨不得十点十一点才下班,但其实这帮做主持建筑师的大佬们可能熬得更晚。这个行业的工作强度就是这样的,挺不住的只能自行沉没,成为别人成功故事里“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具具白骨。另外,关于高瞻本人的评价,其实这种吐槽式的发言主观臆度的程度多,客观描述的程度少。比如,按说高瞻挺偏爱吴子涵的,但是吴子涵一次模型没做好被逮着了,被高瞻骂得狗血淋头,接着吴子涵转头就跟袁祝抱怨高瞻对他不好,不尊重他的劳动成果。武清工地出事之后高瞻看见洪秋林就糟心,但是他也还是帮着洪秋林写推荐信找下家,洪秋林亲口跟袁祝说他感谢高瞻给他留了面子。说白了,高瞻是整个事务所的支柱,他如果每天笑嘻嘻乐呵呵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谁还服他的管理、听他的调度?不摆出威严,不恩威并重,事务所估计早就黄摊子了。

沈鹏的离职处理得十分安静。据说因为开建筑设计咨询公司有诸多手续需要本人亲自办理,所以他匆忙走人,甚至没来得及和高瞻吃顿饭。但是让袁祝挺意外的是,沈鹏找了个机会和她一起去楼下星巴克买了杯咖啡。袁祝平时跟沈鹏也就是点头之交,两个人在电梯里还真有点别扭,好在路上沈鹏率先开口,问袁祝是不是在英国待过。因为沈鹏马上就走人了,袁祝也不刻意隐瞒,直说自己在帝国理工待了四年,毕业回来张梦睫正好求她救个火,所以就过来实习一段时间,算是帮忙。因为不想让大家知道张梦睫靠私人关系招了实习生,也不想有不必要的大家关于她的讨论,所以一切保持低调,不大肆宣扬。沈鹏听了,惊讶的表情一闪而过。他不由得追问袁祝接下来的打算,袁祝十分坦诚,说实习结束正好赶上她博士后工作开始,两个活儿算是无缝衔接了。在星巴克,沈鹏一定要给袁祝付账,还用自己会员卡的积分兑了几块点心和布朗尼给袁祝,说猜也知道她爱吃甜的,袁祝没推脱,笑着收下,掏出手机加了沈鹏的微信好友。第33章 33沈鹏离职的时候,张梦睫刚从老家回来没几天。这天周日,张梦睫等儿子上英语课的时候,正好约袁祝陪她一起逛超市。张梦睫回到北京之后,她们俩还没顾得上凑在一起聊聊天。于是趁着袁祝周日没去事务所,两个人约着逛逛超市、喝个咖啡。袁祝免不了提起沈鹏离职的事儿,要不是他介绍来的实习生不打招呼就走人,袁祝也不会有这个接近高瞻的机会。沈鹏走人了之后,袁祝本以为张梦睫会很开心,毕竟事务所里最喜欢跟张梦睫对着干的人不在了。但出乎袁祝的预料,张梦睫倒是一种类似兔死狐悲的情绪,话里话外有意无意带着几分兔死狗烹。生鲜蔬菜区,张梦睫仔仔细细地一根一根挑着四季豆,袁祝百无聊赖,倚在购物车上听张梦睫爆料。原来事务所创建到现在这十年,除了高瞻自己做满了十年,沈鹏和张梦睫是资历最老的两位建筑师,他们俩入职的时候,远瞩成立不到两年,事务所除了高瞻,还有一个行业内比较资深的美籍华人建筑师作为合伙人,因为那时事业刚刚起步,所以合伙人拉来一些住宅项目,算是短平快地让远瞩攒下了“第一桶金”。最开始,远瞩的团队规模很小,所有人都是事必躬亲,没白天没黑夜的画图改方案,在工地也是受尽了施工方的窝囊气,吃过不少哑巴亏。磕磕绊绊地,事务所成立满三年的时候,高瞻觉得从住宅项目里赚的钱足够支撑一阵子了,便开始不再满足于做地产开发商的画图机器,于是积极地疏通关系,寻找做私人建筑或者其他公共建筑的机会。可是高瞻的合伙人在美国有自己的事务所,没想把太多精力花费在远瞩身上,便选择撤资回美国。这么一折腾,初始团队里几个有想法的建筑师要么跟着去了美国,要么选择跳槽,扒拉来扒拉去只剩下沈鹏、张梦睫还有那时候刚刚入职的李天清留了下来。张梦睫说,那段时间高瞻显然是折了元气,伤了初心,经常往她婆婆家跑,去和秦艺芬老师谈人生、谈理想、谈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其实老太太也只是一个教书匠,说几句安慰话容易,但是帮不上太多忙。好在高瞻自己还是争气,和当初本科时候的同学合作完成了一个在青海的援建项目,终于在业内打响了一些名气。听张梦睫爆料高瞻创业初期接住宅项目的八卦,袁祝立马来了兴趣,追问张梦睫知不知道高瞻都接过哪些住宅,具体受过什么窝囊气、吃过什么哑巴亏。然而,尽管袁祝满心期待,奈何张梦睫那时候还是刚毕业的愣头青,她听到的轶事已经是倒手八百次的无足轻重的八卦,根本没什么要紧的消息,更没有关于何之渊的内幕或黑料。张梦睫仔仔细细地挑了小半斤四季豆,然后看中了边上青翠欲滴的莴笋,她一边挑着菜,一边接着说高瞻的“血泪发迹史”。“青海你去过吗?比我们这里海拔高很多,施工条件也不好。那时候高瞻的同学比他回国早,也比他名气大,所以驻场的工作主要都是我们这边做得,高瞻就和沈鹏在青海,我和李天清在北京和那时候在事务所的建筑师和实习生做模型改方案,然后还总是要去他同学的事务所遭白眼。那时候网络哪有现在发达,有事情只能打电话,想用扣扣联线视频通话,可是4G网络都还没发明。现在想想,那时候可真是太苦了。”袁祝简直不敢相信高瞻竟然还有这么一段低头求同学的历史,这么一个清高的人,也不得不为了事业而低头。“这同学是谁啊?”“这个我就不好直说了,人家现在还在业内呢,你想知道自己去搜。”“那,那你说说这人和高瞻,现在谁比较牛,比较有名?”袁祝这人喜欢护犊子,甭管说她在高瞻手底下工作得开心与否,她觉得自己的老板得要是那个最棒的。“那应该还是高瞻吧。”“哦,那就得了。哎,不过,既然你当初跟沈鹏都并肩作战了,怎么后来还剑拔弩张的啊?”“后来来来往往的建筑师很多,估计是沈鹏和李天清都觉得高瞻对清华出身的或者海归比较偏心吧……哎呀这个我也说不清,可能就是比如聚餐的时候,高瞻说起来清华的事儿,那肯定还是清华出身的人更能接上话,那时间长了,可能沈鹏觉得他插不上话……哎呀可能他就是觉得不受重视吧。其实他还好了,李天清那才真是不太受重视,沈鹏虽然不是老八校,但是他是正经211重点大学的本科,硕士在美院也挺好的,李天清本科在什么工学院还是工业大学的,读了两个硕士,第二个硕士才到同济,然后明明同济毕业吧,结果没留上海,来北京来发展了。李工只比沈鹏晚入职一年多,到今年才终于有个主抓的项目,人家沈鹏做得纺织厂改造都已经送去参展评奖了……”张梦睫唠叨着,拉袁祝去水产区。刘鸣炜最近应酬很多,加班也比原来更勤,张梦睫想买条鱼炖汤给刘鸣炜补补。“唉,其实我跟你讲实话吧,你看高瞻让我做一些管理的事情,但我也没多受重视。生了孩子之后,当妈妈的,你说天性也好,被逼得也罢,总是比爸爸多牺牲一些,多花一些时间照顾家庭,我自己也愿意这样。你以后当妈妈了就知道了,小孩子很快就长大了,你不陪他,就错过了他的成长。高瞻也问过我有没有考虑去设计院或者读个博士然后去学校当老师,我觉得这么多年在远瞩工作虽然累但是也有感情,能做一些设计也是我喜欢的。但是去年在工地不小心出事之后,高瞻就不怎么让我参与设计或者去现场了,我也理解,哪个工地喜欢见红见血,都盼着平平安安地赶紧完成施工。可你说毕竟我是学建筑设计的,要是不喜欢,干嘛千里迢迢的考到清华来呢?”第34章 34要说张梦睫为什么小小年纪选择背井离乡、千里迢迢从福建到北京读书,除了喜欢建筑设计,也还有别的复杂原因。张梦睫婚礼的时候,袁祝帮着招待娘家亲戚,张梦睫的母亲、舅舅、大哥和弟弟弟妹一起来的,来了五个人,开了四间房,还占了一台七人座的商务车。她当时以为张梦睫的情况和她一样,也是父亲走得早,所以没好意思细打听,结果婚礼上她听说,张梦睫的老爸活得好好的,人家老爷子是因为不同意张梦睫的婚事,所以才没来参加自己女儿的婚礼的,因而婚礼上新娘子父亲把女儿交给新郎的环节是张梦睫的大哥长兄代父的。都说排中间的孩子不如最长的和最小的招父母喜欢,张梦睫在家里排行老二,家里的长子和小儿子都比她这卡在中间的女儿更宝贝。她哥哥是做生意的能手,相当于继承了家里的茶叶生意,把买卖做得挺大,赚了不少钱。小儿子不喜欢经商,考上军校成为光荣的福建边防,十里八乡说起这两个男孩都赞不绝口。但一提张梦睫,虽说她考到了全国数一数二的清华大学,但张梦睫不过是一个不听话不服管的女孩,为了离家,拧着父母不报考省内或者广东的大学,非要去北京,家里不愁吃不愁穿,就希望她踏踏实实,有个稳定工作,离家别太远,早点找个婆家生儿子当好媳妇。但张梦睫偏不。说白了,张梦睫家里比较传统守旧,思想上重男轻女,而张梦睫的兄弟又确实十分争气,这就搞得张梦睫更加无所适从。她明明十分优秀,但是却常有族里的老人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如此家风,和张梦睫的期望背道而驰,所以她抓住高考的机会远走高飞。多年来在远瞩,张梦睫靠着自己的能力和细心逐渐赢得了高瞻的信任和年轻同事们的尊敬,她希望高瞻的事务所能够平稳的发展下去,希望自己有所付出,付出有所回报。她并不缺钱,生活小康,夫妻感情和睦,公婆虽然年纪比较大了,但是身体都还硬朗,而且知书达理,她只是需要一份让她获得满足的工作,一份让她有社会地位的工作,证明给自己,证明给她的父母,她的决定她的选择是对的。这是她瘦小身躯中蕴藏的巨大的固执、信念和坚持。

作者感言

郭予习

郭予习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弹幕
弹幕设置
手机
手机阅读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