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341页

大侠萧金衍 三观犹在 4565 2024-05-26 00:00:00

原来父亲当年还曾在皇宫当过禁军?可在他印象中,父亲从未提到过这件事。 有一句话引起了赵拦江的注意。 “十七年,因酒后失职,被革除禁军之职,遣返原籍,生子赵逸,十九年,生子赵拦江” 这句话不对啊,赵拦江心道。 “我明明是十七年生人,而赵逸则是十九年。” 正元二年,宇文天禄率军占领定州之时,他正五岁,弟赵逸三岁,父亲拿起柴刀去找宇文天禄之后,再也没有回来。 看密档的落款,是正元二年。 当年正是这封密档,让他的弟弟遭遇了杀身之祸,被宇文天禄挑死在定州城头,而那个被爹爹抱回来的人,成功躲过了一劫。他永远无法忘记,父亲临走之前,交代过他,无论发生任何事,都要保住这个孩子的性命。 可为何跟密档之中记载的完全不同? 他又拿起那个黄绸重新读了一遍,而其中的一行字,顿时如一座大山扑面而来,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右臂偏上,有紫色胎记” 赵拦江掀起了袖子,看了一眼右臂,上面是一块伤疤。赵拦江从军之后,身经百战,伤口无数,但他永远无法忘记,在童年之时,因为他犯了错,打翻了一碗米饭,父亲用一块烙铁,在他右臂之上,烫了一个伤口。 如今年纪已大,伤口已如碗口大小,但当时的情形,他却记忆犹新。 那天夜里,父亲喝醉了酒,拎着弓箭上山打猎,第二天一早,他打了一只獾回来,用獾油帮他涂抹伤口。而娘亲,则一直躲在房间里哭泣。 他一直不理解,明明宇文天禄随时可以杀他,却始终没有下手,还转手将他手中力量给了自己。 直到看到这些东西,一切谜团,都迎刃而解。 赵拦江胸口发闷,嘴角干裂,想要放声大吼,张开口却发现已说不出话来。 杨笑笑端着一碗人参汤走了进来。 “府内东西备得不起,那些丫鬟们笨手笨脚,我给你熬了一碗参汤,趁热喝了。” 赵拦江端着参汤,迟迟无法咽下。 “天赐呢?” “姆妈哄着睡下了。”杨笑笑见他脸色不对,问道,“夫君,你不舒服?” 赵拦江摇了摇头,将一些杂念抛出脑海。 “一些公事而已。” 杨笑笑倒也懂事,她看到书案上的乱作一团,想要帮他收拾,却被赵拦江喝道,“慢着!” 杨笑笑不解,感到有些委屈。 赵拦江也意识到失态,解释道,“这些都是宇文大都督留下的东西,我来收拾便是。” 杨笑笑走出书房。 赵拦江将那些书信叠好,放回原处,他拿着那封牛皮纸袋,寻思半晌,内力微吐,将其震为碎屑。 而那块黄金令牌,他拿在手中,感到无比沉重。 就因为这个,自己父亲、母亲弟弟被杀死,定州城的三万百姓被屠,导致成了一座鬼城。 三万条人命啊! 在他们眼不值? 宇文天禄曾问过他,“杀一人,救百人,杀或不杀?” 赵拦江当时认为这个问题很可笑,并没有回答。可如今的问题却是,杀三万人,救一人,杀或不杀? 延伸一下,如果那个人是自己,杀三万人,救自己,杀或不杀? 这正是当年宇文天禄面临的抉择。 宇文天禄屠尽定州城,杀死了自己的亲人,为得就是要保住赵拦江的性命! 正如他说过,杀人,并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 这一生之中,他因为这件事背负了人屠的骂名,尤其在他被定为谋逆之后,宇文天禄的恶行被进一步昭示天下。 可以料想,将来宇文天禄必经被史官定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赵拦江觉得浑身发冷。 他的血冷了。 就算当年在大明西疆,他一人迎战西楚敌将之时,他也从未像现在这般。 隐阳城? 潜龙城? 隐阳王? 金刀王? 只怕是金刀王李秋衣也猜到了这些,才会将金刀赠给了自己。也正因如此,宇文天禄一直让他在西疆发展,就算是对他未来的准女婿,他也未如此上心过。 这个账,一定要算。 赵拦江向来是恩怨分明之人。 紧接着,一个念头涌上心来。 大明皇帝,为何让他来京城? 难道他发现了什么? 他一生从未害怕过什么,但这个想法却让赵拦江惊出了一身冷汗,尤其是这次,他连妻儿都带到了京城。 想到此,手中的黄金令牌,被他攥成了一团。 皇宫。 在东北角,建起了一座别院。 院子不大,占地不过一亩,漆黑的院墙,看上去有些阴森,四周都是大内高手守护。 与其说是一个院子,倒不如说是一座囚笼。 一名老者坐在院中,手中拿着一本古籍,正在低头翻阅。老者身穿白色单衣,发须尽乱,明显苍老了许多。 谁也没有料到,毫无征兆的,李纯铁忽然失去了陛下的宠信,入宫之后,便再也没有出来。 这位当年登闻院的特务头目,曾与陛下一起打下江山的左膀右臂之一,如今成为一名阶下囚。 没有任何降罪的旨意,也没有任何昭告天下的罪名。 只是关着。 严禁任何人探视,也不准跟任何人交谈。 他在这里已被关了四个月了,这四个月,每日除了一名聋哑太监前来送饭,从未来过任何人。 但今天,别院来了一个访客。 此人身穿绯红袍,向别院走来。门口守卫道,“参见鲁国公。” 正是当朝新的权贵鲁国公章士和。 鲁国公道,“撤去禁制,我有话问他。” “此人生性狡诈,武功又高,我怕” 鲁国公冷哼一声,“陛下的旨意,也不听了嘛?” 为首将领不敢忤逆,将四周禁军撤了出去。鲁国公拎着一壶酒,来到了别院之内。 “李院长,数月不见,在这里住得可曾习惯?” 李纯铁放下书本,看了一眼对方,在一年前,这位鲁国公哪怕跪在他面前,他都不会正眼瞧一下,然而短短一年不到,他成了朝内头号“倒宇文党”的领袖,从正六品一跃成为了内阁大学士。 李纯铁缓缓道,“忙了那么多年,闲下来挺好,有时间看百~万\小!说,养养花,就是这里的苍蝇蚊子比较多。” 鲁国公笑道,“我记下了,回头让禁军再帮你多抓一些进来。省得你在这里太闷了。” 李纯铁道,“如此我倒谢谢鲁国公了。” “都是同朝为官,何必客气。” 李纯铁笑道,“不敢当,老夫在太极殿出朝的时候,你连在殿外跪着的资格都没有,又怎能算是同朝为官?” 鲁国公眼中露出一丝愠怒,不过,他掩饰的很好,很快就笑了起来,“多亏皇恩浩荡,此一时彼一时也。” 李纯铁道,“无事不等三宝殿,有屁快放。” 这话说得粗鲁,倒更符合他的性格,鲁国公道,“受陛下之托,代陛下前来问一句,他想知道的那件事,你有没有想说的。” 李纯铁道,“圣心难测,敢问鲁国公,陛下想知道哪件事?” 鲁国公倒是犹豫了。 他只是前来传话,具体是什么,他也不知道。这对君臣关系十分特别,有些话不用挑明,君臣之间心知肚明。 陛下将李纯铁关押,却不定的他的罪,没人知道为何。 鲁国公曾试探过,但朱立业一个眼神,就将他吓得灵魂出窍,再也不敢多问半个字。 “眼见就要入秋,陛下担心院长受寒,看在当年的情分上,让我来看看院长有没有悔改之意。” 李纯铁忽然冷笑。 “情分?恐怕在陛下眼中,没有什么情分可言吧?”他将鲁国公带来的酒接过来,倒了一杯,缓缓饮下,淡淡道,“我若敢说,你敢听嘛?” “我” “敢”字还未说出口,鲁国公便收住了话头。 这件事拖了这么久,必然是天大的事,他虽是宠臣,但毕竟在朝中立足未稳,尤其是一年之内,连升十级,朝臣表面上对他客客气气,但私下里意见却很大。而他也明白,越是如此,他越要向陛下表明忠心,甘心做陛下的一条狗,所以陛下的眼神看到哪里,他的牙就咬到哪里。 但眼前这个人,哪怕他已是阶下囚,他也不敢去咬。 能做到封侯入相,尤其是见证了宇文天禄、李纯铁的大起大落之后,他行事更加谨慎了。 他自然有一套官场哲学和生存法则,其中之一便是,决不能触及陛下的阴私之事。 “不必,你只需要告诉我,有或没有便是,我好与陛下复旨。” 李纯铁摇了摇头,转过身去,不再理他。 鲁国公碰了个钉子,正要离开,却听一人怒道,“李纯铁,你究竟还有多少事瞒着朕!” 第416章 千古第一无道昏君 大明国君朱立业,当朝天子,在高公公搀扶下,来到了别院之中。他身穿太极袍、头戴紫龙冠,天子修道,在不处理朝政之时,在宫内多是这副打扮。 朱立业并不是一个勤勉的皇帝,登基二十年,极少亲政,却用得一手制衡术,将满朝武玩弄于股掌之间,就连宇天禄、李纯铁二人也先后垮台,若论聪明才智,绝不输任何人。 他的出现,顿时让鲁国公慌了神,连忙下跪,朱立业却不耐烦道,“一旁候旨,朕与李院长有些话要说。” 高公公与鲁国公站在了不远处。 李纯铁没有起身,甚至没有看他一眼,缓缓倒酒,慢慢品尝。在鲁国公看来,这是对天子的大不敬,若真追究起来,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这是一年以来,李纯铁第一次见到朱立业。 自从西疆归来,回到京城,朱立业便收了他的权,起初只是避而不见,直到数月之前,更是一道圣旨将他囚禁。满朝武虽没有明议,私下里却是议论纷纷,就连鲁国公这等人跟高公公探听风声,也没有什么结果。 但天子头号心腹,大明第一特务头子被关,这就释放出极为强烈的信号,天子将要有大动作啊。 朱立业沉着脸,“这数月来,你一不上折自辨,二不请罪,难道跟朕没有交代吗?” 交代? 交代什么? 李纯铁知道,交代也是死,不交代也是死。拖着,反而能够保护外面的人。 他望着朱立业,坦然道,“老臣无愧。” 朱立业勃然大怒,“你的意思是朕错了?” “君永不会错。” “既然知道朕没错,你跟宇天禄联手演了二十年戏给朕看,难道不欠朕一个交代吗?” 李纯铁笑了,“陛下想听哪个交代?是武经?还是朱厚逸?” 这句话一出,不远处的鲁国公、高公公,连往后退了几步,心中默念,不听不听,王八念经,还不放心,又往后退,直到贴到墙根,无处可退,又假装闲聊起来。 朱立业见状,喝道,“滚出去!” 两人长舒一口气,“遵旨!” 这是两人第一次因为被皇帝骂而感到愉悦,毕竟接下来的对话,无论是什么内容,落在二人耳中,都将成为日后掉脑袋诱因。 趋吉避凶,人之常情。 朱立业神色缓和了一些,叹道,“当年,朕还是雍王之时,结实你与宇天禄,共谋天下,当时朕也曾心想,我三人齐心,共创一个大明盛世,我们也将如唐太宗、魏征、长孙无忌一般,成就史上一段君臣佳话。如今,转眼二十年,却落得如此田地!” 这番话说得如此动情,但李纯铁心却如古井之波。 他侍奉了朱立业二十多年,为他除去了太多的心腹大患,办了太多的隐私之事,太了解他的为人了。 冷酷、无情、自私、好大喜功,却又极爱名声。 所有的功劳,都是朱立业的,他要成为秦皇汉武,千古一帝。而其中的杀戮、鲜血,都是乱臣贼子的。 若是其他臣子,如鲁国公那样,定会感激涕零,五体投地,然后向天子表忠心,但李纯铁不是,朱立业这一套,在他这里并不好用。 自从他被关起来的那一刻起,他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命运。 “数月以来,朕没有撤你的职,没有为难你的属下,只是为了让你在这里好好反省,只要你肯交代,你依旧是朕的左膀右臂,股肱之臣,可是”朱立业道,“你寒了朕的心。” 李纯铁将书缓缓合上。 “陛下,还有心吗?” 这句话不急不慢,却字字如钢钉一般,扎入了朱立业心中。他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李纯铁道,“大逆不道。” 听到这句话,李纯铁笑了。 这才是朱立业的真实想法吧。 “陛下身为百官之父,万民之父,虽身居至尊,却被困在京城之中,二十年不肯出京城一步,陛下在担心什么?”李纯铁问道,“怕天下万民的悠悠众口嘛?你当热不管他们的死活,你在乎的只有自己。你害怕是书剑山上的人来找你算账。别忘了,当初你给他们承诺什么!” 朱立业道,“是他们先毁了承诺!朕临位二十年,天下一统、民强国富,又以威武之师震慑万国,难道朕做得不够吗?难道朕做得不好嘛?” 朱立业的情绪有些激动。 “朕之所求,不过是千秋万代。他们不过是外来户,凭什么对朕指手画脚,什么君主立宪,什么三权分立,没有了朕,这个大明,早就亡了!” 李纯铁道,“君子信之以诺。” “朕是天子,不是君子!” 李纯铁又道,“先帝在位时,天下百姓万万户,人六万万,一场靖难,十室九空,朝初之时,只剩两万万,二十年后,才勉强到四万万,这就是陛下口中的太平盛世。当初,陛下举旗之时,是何等意气风发,等掌夺大宝,却又出尔反尔,陛下让我如何再信你?”

作者感言

三观犹在

三观犹在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弹幕
弹幕设置
手机
手机阅读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