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页

燕歌行 燕歌行 3754 2024-05-26 00:00:00

小说下载尽在---【chenjiayang】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楔 子 忽兰忽失温之血 ●明太祖洪武二十三年三月, 燕王朱棣率师出古北口, 至迤都,故元太尉乃儿不花、丞相咬住、忽赤哥、知院阿鲁帖机等皆降。●明成祖朱棣永乐七年七月, 淇国公邱福率军十余万北征鞑靼。八月十五日, 邱福败绩于胪句河, 邱福及随军将领尽皆战死。●明成祖朱棣永乐八年, 成祖亲征漠北, 五月十三日于斡难河大败鞑靼王本雅里失。──>1、忽兰忽失温之血"鸡鸭乌鹭玉楸枰, 君臣黑白竟输赢。烂柯岁月刀兵现, 方圆世界泪皆凝。河沿千条待整治, 吴图万里需修容。何必手谈国家事, 忘忧坐隐到天明。"这首诗是当朝大才子解缙的手笔, 诗里接连用了十个围棋的别名。他写这首诗的目的, 倒不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博闻强识, 而是为了讽谏当今的天子,永乐皇帝朱棣。严子乔斜签着坐在锦墩上, 紧紧盯着面前的棋盘, 双眉紧皱, 似乎是碰上了难解的局面, 可他心里却在默念着解大才子的这首诗, 并为解缙这番白费的苦心而叹息。他想, 若是解缙现在在这里, 只怕鼻子都会气歪。端坐在严子乔对面, 同样面色凝重地紧盯着棋盘的, 正是永乐皇帝朱棣。深沉刚毅、威严剽悍, 这位多年来南征北战的"马上皇帝"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精力、过人的体魄和令臣民们不敢仰视的"天威"。严子乔自进帐后一直没敢正视皇帝, 他很清楚, 这位皇帝就算是坐在棋枰前,也一样那么令人生畏, 让人直有一种恨不能匍伏在地的感觉。下棋前你要是看了皇帝一眼, 这盘棋你是根本没法下的。弈棋本是"小数", 在很多人心目中, 也就和杂耍歌舞等技艺一样, 皇帝和平民百姓同在棋盘上时, 应该算是与民同乐, 实际上也就很难象在现实中有那么大的地位上的差异。皇帝也是人, 只不过"这个人"可以决定其他人的生死而已。既然是人, 就会有人的天性, 或者说是"赤子之心", 往棋盘前一坐, 可能棋局刚开始时还能端得住架子, 一旦沉浸于黑白双方的搏杀之中, 则所有在处理大事时会表现出来的肃杀和威严将会一扫而光, 这个时侯的皇帝, 就会表露出人的天性。形势不佳时他会皱眉, 一块棋被杀他会涨得满脸通红, 劫争计算不清时他会汗流浃背, 有所斩获时他会眉飞色舞, 最终获胜时, 他也会象所有的人一样喜笑颜开。与其他下棋的人不同的是, 如果你在皇帝需要赢棋的时侯赢了皇帝, 你的脑袋会搬家, 仅此而已。可就这一个"仅此而已", 就已经足够让所有跟皇帝对弈的人"三思而后行了"。朱棣此时坐在棋局前, 两道浓眉紧锁, 在眉心拧成了结。他的上身微微向前倾, 左掌攥拳按在膝上, 右手托住下颏, 嘴唇抿得紧紧的, 他的目光一直死死盯在棋枰上。很显然, 皇帝遇到难局了, 棋枰之上烽火四起, 杀机重重, 局面乱得要命,稍微有个闪失, 就可能满盘皆输。一阵风吹入, 风中带着隐约可闻的受伤明军的呻吟, 带着骑兵队战马的嘶鸣声和隆隆的马蹄声, 带着远处校尉们声嘶力竭的号令声, 也带着一种奇异的气味。那是满地的血腥被午后的阳光暴晒过后产生的气味。严子乔的心彻底乱了。今天是永乐十二年六月初六, 现在的时辰已是辛正三刻。皇帝诏严子乔对弈的地点, 就在三峡口。自午后起一直泛着暗红的血色的饮马河水, 此时已渐渐变得清澈了, 在明亮的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 瓦剌大将撒木帖儿溃败时抛下的千余具瓦剌骑兵的尸体,也已被明军及时"处理"掉了。若非河边的野草上还浸满了已晒黑发干的血、草从中还散落着残肢断戟, 谁会想到这里刚刚曾有过一次数万骑兵参与的大厮杀呢?严子乔从棋局上微微抬起头, 稍稍活动了一下有些酸痛的脖梗, 稍稍挪了挪因只坐了小半个锦墩而发僵的屁股, 目光瞟向了中军帐外。除了旌旗、铁骑、刀枪, 以及肃穆如石像的健儿们的脸, 他还能看见什么呢?严之乔微微侧了一下脑袋, 就看见肃立在一旁观战的众人的目光顿时迫不及待地一齐射向他, 那目光里所有的, 除了警告、责备之外, 还有的就是期待, 甚至还有些松了口气的感觉。他们警告他, 是让他要小心一些, 不要真的赢了皇帝; 他们责备他, 是希望他能显出专心致至的样子, 不要象现在这样心不在焉、左顾右盼的。他们所能期待他的, 无非是能让皇帝快快乐乐、顺顺利利地赢下这盘棋, 然后皇帝就能以很舒畅的心情来和他们讨论军机大事, 商议如何对付瓦剌王玛哈木。至于他们的那种松了口气的感觉, 严子乔也很能理解, 刚才他一直埋头下棋,他们根本没有机会用目光警示他, 现在他抬头了, 他们理所当然应该松一大口气。大帐里除了随军北征的皇太孙外, 还有安远侯柳升、武安侯郑亨, 以及都督马旺、陈宽、全玉一干人等。皇帝北征, 太子监国, 这次带皇太孙来, 皇帝的用意是希望自己最喜爱的这位太孙能亲自感受一下征战的场面, 希望能通过北征学习到一些对他日后做皇帝将极为重要的作战谋略, 仅仅从书本上学习这些谋略是远远不够的。柳升以下诸人都是此次永乐皇帝御驾北征所依重的精英人物。另一个重要人物、前锋大将刘江率领他的两万精锐骑兵刚刚在三峡口的一场遭遇战种痛击了鞑靼大将撒木帖儿的万人队, 现在他已经按皇帝的旨意渡过饮马河, 向东追击撒木帖儿的残部去了。大帐里当然也少不了大学士杨溥, 这位与杨士奇、杨荣齐名, 并称"三杨"的大学士, 不仅文彩斐然, 而且精通兵法谋略。说实话, 要不是这位杨大人, 严子乔现在就仍然在啸傲山林, 做他的圣火教教主, 根本就不会随御驾北征的。当然了, 这并不是说就是因为有了杨大人, 严子乔才有幸博得皇帝的赏识的。远在十六年前, 严子乔就认识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了。那时侯严子乔还只有十八岁, 就已经是圣火教的教主了, 他率领他的圣火教徒众辅佐燕王朱棣, 是驳杂不堪的燕王"靖难"大军中颇具实力的一支部队。那时侯的燕王朱棣就已经非常赏识严子乔的领军之才了, 只不过见面次数不多, 印象不深。"靖难"之后, 朱棣登极, 而严子乔不愿受封, 依旧回到江湖, 做他的教主。永乐八年的御驾北征鞑靼之前, 杨溥为保护皇帝的安全, 不顾军中诸将、尤其是统领御营兵马和神机营的安远侯柳升的不满, 招集军中勇士和民间的武林高手, 组成了一个九百余人的"健儿营", 专门保卫皇帝的安全。健儿营的统领, 就是严子乔。认认真真说, 严子乔成为健儿营的统领, 完全与杨溥无关, 这是皇帝自己钦定的。这一点, 资历还浅的柳升是无从得知的。事实证明, 柳升的不满是错误的, 从出居庸关之日起至班师, 北征数月, 前来暗算皇帝的鞑靼刺客络绎不绝, 前前后后不下三十余人, 好几次都避开了柳升布置的防卫线, 神不知鬼不觉地接近了皇帝的大帐, 若非"健儿营"的健儿们身手了得,只怕皇帝现在也不能好端端地坐在这里下棋了。最危险的一次, 发生在兀良哈, 一名蒙古刺客化装成明军, 在皇帝车驾经过时突然发难, 连杀了十数名御前护卫, 所向披靡, 安远侯柳升也差点成了刀下之鬼。就在那刺客腾空跃起数丈, 和身闪电般扑向皇帝时, 严子乔已从后队踏着健儿营护卫们举起的刀枪飞行而至, 一声长啸, 声震十里, 手起剑落, 斩下了那刺客的人头。从那一刻起, 柳升就老老实实闭上了嘴巴, 再也不说"健儿营"如何如何了,而严子乔也就成了皇帝身边最红的红人, 尤其当皇帝发现严子乔不仅善于指挥作战, 武功过人, 而且还精擅弈数, 棋力与当今国手相当时, 严子乔简直就红得发紫了。这次北征, 严子乔当然还是要率领他的健儿营护驾。现在杨溥正用很严厉的目光瞪着严子乔, 他虽然对弈数不甚了了, 但皇帝的脸色他是看得出来的, 十有八九, 皇帝的白棋要输。大战在即, 决战在即, 此时皇帝若输棋, 心情必然很差, 对决战的前途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严子乔在心里苦笑, 他岂能不明白他们的心意?他收回目光, 老老实实地盯着面前的棋枰, 仔细盘算着该如何输掉这盘棋,一定要输得巧妙, 不能输得太快, 不能输得太多, 不能输得太明显。总而言之一句话, 不要让皇帝看出来他是有意相让的, 否则的话, 龙颜震怒起来, 谁也讨不了好去。对杨溥等人的想法, 他严子乔也不是不理解。毕竟他也是一教之主, 教中兄弟不下万人, 他也算是率领过千军万马的人, 与中原的武林帮派的争战随不及真正的两军对垒那么规模宏大, 但其惨烈程度只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中牵涉到的各种阴谋诡计也可以算得上是五花八门。更何况在当年"靖难"之役中, 他和朝廷的军队打过许多仗, 对明军的战斗力以及目前的境况, 他也不是不清楚, 也不是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人对皇帝非凡的军事谋略、敏锐的洞察力和神奇的预感有丝毫的怀疑。并不是因为不敢, 而是因为确实佩服的五体投地。数次北征, 不管是在做燕王时, 还是做皇帝时, 朱棣都是凯旋而归, 这就不得不令人钦佩。但今天下午的情况不同, 实在让所有的将帅感到不安。皇帝率大军赶到三峡口之后, 几乎是在未做任何考虑的情况下, 就命令刘江率得胜之师即本部精锐骑兵两万人渡过饮马河, 追击撒木帖儿, 几乎所有的将领当时心里都往下沉了一下, 随在皇帝驾后的严子乔也几乎想出声劝谏。佯败诱敌深入, 利用敌人不熟悉地形的弱点而集中优势兵力聚而歼之, 这是瓦剌人、鞑靼人和所有蒙古残元势力惯用的伎俩。五年之前, 号称最最骁勇善战、智勇双全的淇国公邱福, 就是因为贪功冒进, 中了鞑靼人的埋伏, 以至全军覆没。这次刘江会不会重蹈邱福的覆辙呢?尤其要命的是, 三峡口一战是出师数月以来的第一战, 玛哈木的主力一直就没有出现, 一战获胜即头脑发热, 难道不是兵家之大忌吗?但是, 皇帝没有给任何人开口劝谏的机会, 刘江刚走, 皇帝就命令大军原地扎营, 然后就拉住了严子乔, 说是要"杀一盘"。于是这一盘棋就一直杀到了现在。

作者感言

燕歌行

燕歌行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弹幕
弹幕设置
手机
手机阅读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