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26页

不良臣(科举) 十年黛色 4720 2024-05-26 00:00:00

她太困了,她一定是在做梦。唐挽最终只睡了半个时辰,就被凌霄叫起来更衣。她迷迷糊糊地洗脸漱口,穿衣戴冠,任由凌霄摆弄。等到她真正清醒过来,已经坐上了轿子,颤颤巍巍往皇宫而去。阔别早朝半年之久,当唐挽端着朝带,再次站在宫门前,不禁心生感慨。人人都说皇宫里的路狭窄逼仄,她却不觉得。窄是窄了点,却显得更高了,能通天。况且能走上这条路的,毕竟只是少数。少数人走的路,本就不宽敞。乾清宫内,四位阁老相对而坐。昨夜还无比热切几个人,今日却都是神情淡漠疏离,将阁臣的架子端得恰到好处。他们冷静地议论政事,偶尔意见向左,也要争论几句。御座之后,刘太后轻轻挑开珠帘,看向那人。半年未见,唐挽倒是没有什么变化。几个同年都蓄起了轻须,她却仍保留着少年模样。那些言官们如何说她来着?对了,雍和内敛,渊深持重。可刘太后觉得,这八个字却还不足以形容她。单说唐挽对夫人卢氏的一片深情,这世间男子,有几个能做到的?所以,当唐挽提出限制宗室皇亲纳妾的时候,太后并不觉得震惊,反而生出一种惺惺相惜之感。“唐阁老所言甚是有理,”太后的声音清淡平和,“便依卿所奏,着礼部去办吧。”限制宗室纳妾这一举措,在大庸虽然是头一回,可往前追几个朝代,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故而此政令一出,朝野并没有什么反对的声音,只有晋州的庆郡王府上了表来哭诉,说自己的家眷有些已经年纪大了,实在不忍心外放。太后早就对他的庞大的后院颇为不满,只回复了一句“那就挑着年轻的放”。庆郡王吃了个瘪,再不敢言语。其他宗室也只能诺诺应了。沈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制定了一套严密的娶妻纳妾制度。首先是规定明媒正娶的妻子只能有一个,妻子亡故后可以再娶,但妾不可扶妻。继而规定宗室皇亲及二品以上大员,至多纳妾两房。三品至五品,可纳妾一房。六品及以下官员及商人农户,皆不许纳妾。这一政令保护了平民男子的婚配权利,是个利国利民的实在举措,朝野中一片叫好声。督察院的言官们接连上疏,将唐挽夸了个天花乱坠。这边一句“谋略深远”,那边一句“临政无阿”,言官们一片歌功颂德,朝廷竟是少有的和谐。纷至沓来的奏疏里,沈榆无奈苦笑:“明明干活的是我,好名声却都落在了匡之的头上。诸位,你们说说,天理何在啊?”冯晋阳笑道:“那群言官都是属狗的。别看现在夸得天花乱坠,将来如果匡之有一点错处,他们也能咬住不松嘴。你该庆幸没被他们盯上。”唐挽有时候觉得,冯晋阳才是他们里面最聪明的那个。沈榆哀叹了几声,继续干活去了。唐挽转过头,就见元朗双目微眯,暗沉着眸子看着她。“怎么了?”唐挽问。元朗神色收敛,淡淡道:“我在想,其实可以趁这个机会,把‘吏治’一策中‘振纪纲’一条做个实施。风闻言事不被追责,虽说有利于官员自查自省,却因为这几次阁潮,长出些妖风邪气来。人人沉湎浮议,不肯实干,是改革的大隐患。”唐挽想起来,元朗刚刚当政的那半年,言官们没少给他难听话。原来元朗也是个记仇的人。唐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有理。这几年言官无端构陷的事时有发生,也是该给他们上上套了。”元朗说道:“此事你不必操心,我会安排。”唐挽点了点头。又听元朗说道:“现在的江浙总督名叫谢昭,是我同宗的堂弟。我给他去了信,让他就地筹办陈延光的军饷。你可以放心了。”“太好了,我这就给陈延光写信!”唐挽顿了顿,转头看向元朗,说道,“谢家竟还有人在朝?”元朗淡淡一笑,道:“他是进士出身,比我们低一科。我也是在他出任了杭州知府后,才知道有这么个人存在的。”从杭州知府到江浙总督,如此晋升实在不寻常。两人都在官场上浸淫许久,这背后隐藏的故事,不言自明。唐挽挑眉:“江浙总督的位置会不会太高了一点。你就不怕出什么纰漏?”“反正是要培植羽翼,不如一步到位。”元朗垂眸,道,“以前啊,总觉得上峰不公,任人唯亲。直到自己坐上了这个位置,才明白一个听话的下属能省去多少麻烦。公平和效率,似乎永远无法兼顾啊。”唐挽歪着头想了一会儿,说道:“既然无法同时兼顾,那就在不同的时间里有所侧重。我们现在要的是效率。等陈延光的大军灭了倭寇,再考虑如何维护公平吧。”人似乎总在面临这种平衡的困境。忠和义,公平和效率,大义和私情……似乎放弃哪一个都不够正确。年少时的他们总是致力于寻找一个平衡点,经历得多了才知道,平衡根本不存在。岁月教会他们妥协和退让,左右摇摆之中,反倒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平衡。两人相视,会心一笑。低下头,又各自忙碌起来。第171章 建成三年, 京城大旱。打从春天起雨水就少, 到了五月热浪袭来,竟比往年的盛夏还要热上一些。热辣辣的太阳挂在天上, 黄土地都快烤焦了。京城里, 顺天府“天干物燥”的警锣不分白天黑夜地响着;京城外,各个府县都进入了山林防火的警备状态。朝廷中,工部的担子最重。为了防止这场大旱影响来年的收成,京郊三大蓄水库要开闸放水, 供百姓浇灌农田。事关重大,左右两位侍郎亲自巡视, 确保人工水渠的灌溉能够顺利进行。如今的户部左侍郎正是孙钊。他在出任青州知府期间不畏强权, 举报了徐阶的两个儿子,故而在京察时得了个“一等”的评定。元朗提拔他入了工部, 做水务司郎中。也是孙钊运气好, 入司没多久就赶上京郊农田水渠修建的大工程。他在花山时就主抓水路基建,在恶劣的环境下主导完成过不少复杂工程。在平地上修水渠,简直小菜一碟。从出草图到最终完工,孙钊前后用了不过五个月的时间,打破了衙门的记录。元朗又趁机升他为工部左侍郎。这样的晋升速度引人侧目,甚至有声音说他将会是入阁的热门人选。“你回京城不过两年, 七品主事到三品侍郎, 已足够引人注意了。久居盛名之下, 非祥瑞之兆。你平时要谨言慎行, 不要让人抓到错处来。”唐挽嘱咐道。“是。”孙钊应着。他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来唐挽府上拜望。今日户部开会晚了, 来时正赶上饭点,唐挽便留他一起用晚餐。“老师,学生有件事,不知当不当说。”孙钊道。唐挽一边夹菜,一边拿眼睨他:“什么时候学得这么拐弯抹角的。”孙钊张嘴先“嘶”了一声,说道:“就是怕给老师惹麻烦。”“我只嫌麻烦不够多,”唐挽笑道,“行了,跟我没什么不当说的。说罢。”孙钊垂目点了点头,仔细斟酌了词句,道:“这些日子学生在外巡查,发现京城东南二百里,有个叫承郡的地方……”他话说到一半,就给停住了。唐挽心里已经有了谱,面上却仍是淡淡,道:“承郡如何。”“那可是个好地方,山美水美的,”孙钊一笑,又沉了脸色,道,“学生督察水务时,发现镇国将军朱贵兼并良田上百亩。为此,学生专门找了户部的同僚查对,发现这些年承郡上交的粮税,与实际亩数不符。学生猜想,那少了的粮食,恐怕都进了镇国将军的府库。”唐挽沉默着。她什么也没说,好像根本没听见孙钊刚才的话,只是认真地喝着眼前的冰糖银耳粥。孙钊也不着急——唐挽的脾气,他一直清楚。他静静地望着唐挽,等她给自己指一条路。“这事儿你还跟谁说过?”唐挽问。“就户部的那位主事,他是我同年。学生也只是问了承郡的税收状况,旁的也没有多说。”孙钊道。唐挽“嗯”了一声,继续慢慢喝着粥。直到一碗粥都被她喝光了,孙钊都没等到他想要的答案。终于,唐挽抬起头,张了张嘴。孙钊立时坐直了身子,灼灼地眼睛看着她。“再给我盛碗粥。”唐挽道。孙钊脸色一青:“老师,这事儿该怎么办,您倒是给句话啊。”唐挽一愣:“什么事啊?”“就是镇国将军兼并民田的事啊!”孙钊压低声音,说道,“眼下国库空虚,浙江那边战事吃紧。您真要纵容这些蠹虫继续下去吗?”“哦,这事儿啊,”唐挽笑眯眯地看着孙钊,拍了拍他的手臂,道,“这事儿不用你管,你只把你分内的事儿做好就得了。双瑞啊,愣着干嘛呢,给爷盛粥!”孙钊没想到唐挽是这样的态度。他积累了浑身的力气,就这么一头撞进棉花包里,连个响都没听着。晚饭过后,他只稍稍坐了一会儿,就起身告辞了。双瑞送了人回来,对唐挽道:“公子,我怎么瞧着孙大人不大高兴呢。”唐挽笑了笑,柔和的烛光遮掩了她眼角的光芒:“年轻人火气大,不必管他。哎对了,你去告诉夫人给我准备洗澡水。这天儿太热了,身上粘的慌。”双瑞道:“早给您备得了。您忙了一天了,快去后头歇着吧。”唐挽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沐浴,不洗就浑身难受,觉得身上好像盖着一层闷闷的汗,觉都睡不着。这眼看着才五月,还没到最热的时候呢,真不知今年的夏天要怎么过。不过热也不是热她一个人。京城周围数万百姓,都热得一个怂样儿。就连宫里的皇帝和太后,也不例外。司礼监的太监们都快忙疯了。过冬时储藏的冰块还没来得及切割,上头就急催着要取。大个的冰桶几乎将宫殿都摆满了,也没能将这热意缓解分毫。卢凌霄一路顶着大太阳过来,身上的鸾锦三凤袍被汗水浸透,像是蚕茧一样捆缚在身上。她进了殿来,抬手用袖子沾了沾额上的薄汗,又从宫人手里接过解暑的凉茶,喝了几口。待脸上的红潮褪得差不多了,她才在雕刻着岁寒三友的屏风后福了福身子:“臣妾拜见太后。”“凌霄来了?”声音从屏风后传来,“快进来吧。”自从卢凌霄受封诰命之后,每逢初一都要进宫来给太后请安。刘太后与她聊得来,三五不常也要召见。现在凌霄进宫的次数,倒是比唐挽还要频繁。“这乾清宫也有一百多年了,冬天透风夏天闷气,住着可不舒服,”凌霄从冰盏里取了一颗葡萄放入口中,沁凉的味道暂时缓解了心头燥热,“太后何不带着陛下去承郡的避暑山庄住几天?”刘太后不是没动过这个心思:“眼下皇上还太小,我们娘俩出门也不方便。再说了,那避暑山庄打从至和一朝就没再住过,少不得要修葺一番。现在国库这么紧张,哪儿能浪费这个钱呢。”“再紧张也不能委屈了咱们皇上啊,”卢凌霄眸光一闪,说道,“我听说承郡有个辅国将军,手中有良田千顷,家里的府库比国库都富裕。这修葺的工程交给他,我看还挺合适。”让宗室出钱给皇帝修宫殿,这还是前所未有的。要是以前,刘太后一定会笑这提议太过荒唐。可就在不久之前,内阁阁臣冯晋阳来给她算了一笔账。刘太后这才知道,国库都要被这些宗亲们给吃空了。刘太后毕竟是嫁进来的媳妇。那些宗亲们是她丈夫的亲戚,其实对她来说都是外人。一群外人吃垮了自己儿子的江山,这可还能忍?她这几天食不安寝不寐,就是在琢磨着该怎么从宗室的嘴里套出粮食来。凌霄这番话,正好提醒了她。正在此时,太后宫中的掌事宫女快步走进来,面上难掩焦急神色。刘太后看了她一眼,问道:“何事?”宫女行了一礼,通报道:“娘娘,皇上上课时突然呕吐。已经召了太医,正在乾清宫诊治呢。”刘太后面色一白:“怎么回事!”“只听说是在南书房上课的时候突然闹起来的,其他还不知道。”宫女答道。凌霄道:“太后别着急,估摸着要么是中暑,要么是吃坏了东西。咱们先过去看看再说罢。”太后也没了别的心思,急急带着卢凌霄赶往乾清宫。乾清宫的寝殿四周摆满了冰桶,几个宫人围在床边,手拿着孔雀扇,给床上年幼的帝王扇着风。透过宫人的手臂,隐约可以看到小皇帝闭着眼睛躺在床上。太后快步朝里间走去,凌霄作为命妇不方便进入皇帝寝殿,只得在外殿等着。外殿还有一人,便是元朗。今天是他的早课,皇帝就是在他的课上晕过去的。不多时,唐挽也到了。她的课排在元朗之后,在内阁办完公务才过来。她到了上书房,发现居然一个人都没有。问询了当值的太监,才知道皇帝龙体不适,便匆匆赶了过来。唐挽一到,卢凌霄便站到了她的身边。于是元朗在左,唐挽在右,中间的距离可供四人并排同行,如同隔着楚河汉界一般。刘太后终于从内殿走出来,脸上焦急之色稍显缓和。“唐阁老也来了。”太后道。“臣刚到书房就听说了,”唐挽低身行礼,“皇上可还安好?”“就是中了暑,刚刚喝了药,已经不闹了,”太后的目光扫过这两位肱骨大臣,就见元朗的额上也覆了一层汗珠,雪白的领口都浸透了。唐挽稍微好一些,平素白玉般的脸上染着一抹绯红。刘太后说道:“两位阁老也辛苦了。这是太医开的避暑药,两位回去也喝上罢。”

作者感言

十年黛色

十年黛色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弹幕
弹幕设置
手机
手机阅读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