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74页

夔都 匿名np爱好者 3828 2024-05-24 00:00:00

以往的祭礼,崔叙也参加过不少,但仅仅是作为途中给皇帝解闷的小玩意儿,并不会真的列席其中。而这回他却是整场仪式唯一的主角。

好在夔朝立国百年,典章仪式自太祖朝以后少有改易,英宗迁都以后,仍行太祖故事,流程早已规范化运转过数百次,崔叙在导引官员的协助下排演过几回,对于仪制便已谙熟于心,最终有惊无险地完成了祭礼。

当他走下大祀殿山川坛时,脚下还是轻飘飘的,仿佛踩在浮云之上,没有一点实感,两旁陪祭的官员似乎随时会烟流云散,有如梦境一般。尽管山川祭祀在夔朝只是中祀,以往也多为遣官致祭,但代行天子祭礼这一安排的分量却还是沉甸甸地坠在崔叙心头,久久不灭。

他也益发感到惶恐,以自身的功绩,这样的殊荣是无论如何也匹配不上的。

随着仪式落幕,新任鹤庆侯的消息瞬间引爆了官场舆论。文武百官纷纷猜测他到底是何许人也,能够获得皇帝这般青眼。

要知道,太祖朝、仁宗朝两朝以外,非外戚恩封的公侯伯爵少之又少,本朝第一例的安定伯,一方面是因为褚氏家族确为世代忠良,功业卓著,只是生不逢时,没有赶上以军功论英雄的年代;一方面也有褚承御内廷受宠,便于吹枕头风的缘故,毕竟边镇上建功立业的何止褚姓一家。

即便是这样,当初封爵的决议也一波三折,只赖皇帝拉拢内阁,与群臣博弈而成。

这下天降侯爵之位,更是打懵了一大群人。

难道是在刺杀案中救驾的娈宠?不对啊,那人不是已经死了吗?还是说,这是另一位踩着前人尸骨上位新宠?总而言之,几乎所有人都已经默认,鹤庆侯与皇帝之间有着不可告人的暧昧关系,不然难以解释此番封爵的缘由。

偶然找到鹤庆侯崔氏家族流落在江西的遗孤这种说法,顶多搪塞一下不明真相的平头百姓,文武百官可没有这么好糊弄。

但皇帝是怎么拿出看家本领同朝臣周旋的,崔叙并不关心,他管不了悠悠众口,对自己已然没有多少下降空间的风评也不甚在意。祭祀结束以后收拾好心情,还是坚持以前的处事风格,婉拒了所有邀约,即刻打道回府,打算此后数月都闭门谢客,尽力避避风头。

马车车厢里却出现了一位不速之客。于是刚刚打烊歇业的鹤庆侯只好勉为其难地重新挂牌迎客了。

来客显然已经在车厢里恭候多时了,那身熟悉的织金曳撒,与周遭简洁素净的纹饰显得极不协调。

车厢内饰布置得极为简素,似乎也彰显着他的主人是一位将日子过得十分俭省的人。

国朝初年,太祖给不同等级的人都规定了相当细致的用具规制,舆服也不例外。侯爵的马车车轿视同二品官员,车顶用间金饰银螭绣带与青缦。

但英宗、仁宗两朝以降,经济繁荣,管制渐松,许多人先是打起了内饰的主意。外表看着平淡无奇,内里往往金碧辉煌、别有洞天,再后来夔都以外的地界,车顶也开始正大光明地逾制。像这样外饰规规矩矩,内饰甚至比外饰规格更简单的,确实十分罕有。

崔叙是一个生性节俭的人,这一点皇帝最是清楚。

但因他一直在御前伺候,与皇帝同吃同住,难免显得用度奢靡。加之王缙曾一度迷恋上学做裁缝的手艺,天马行空地设计了许多逾制的袍服赐予他穿用,就更令外人以为是近侍贪慕虚荣、炫耀恩宠。但崔叙却不得不穿。

其一是因为没有旁人敢穿,送不出手,放着也是浪费。

其二是皇帝可不会次次体贴他的节俭之心。即便王缙已经是夔朝诸帝中仅次于太祖皇帝,愿意对日常开支进行自我约束的君王,但惠宗、哲宗两朝膨胀、积累并遗留下来的采买规模,却不是一意孤行、一朝一夕间便可以彻底削去的,只能一步步慢慢收紧。

*有参考。

----

出现了,是过渡章,崔叙的编制落实下来了。

第136章 永城侯

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便是如此。哪怕是祖宗成法也抵挡不住岁月消磨。

既然有许多暂时裁减不了的富余缎料,自身又无多少需求,皇帝正好拿它们去奖赏旁人。因而崔叙不穿,王缙只会被认为是不合心意,继而更加卖力地自己设计、压榨尚服局设计新品。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崔叙正儿八经的单袍寝衣、荷包香囊等贴身物件,经常是缝缝补补又三年。毕竟皇帝没有亲自绣制小衣的技艺和耐心,也很难在常规寝衣身上搞出什么新鲜花样,多数时候都是专心折腾肚兜、主腰等物件,便留给了崔叙一个极为难得的节俭机会。

这时的鹤庆侯已经换下那身庄肃典雅的常服,穿着日常便服,通身少见什么珠宝玉石装点,连绸缎都是市集上买得到的寻常货色。

皇帝看鹤庆侯昨夜那身雍容华贵的大襟衫与耀眼夺目的红宝头面倒没什么反应,看他现在这身简素服饰,却忽然觉得有些说不出来的别扭,皱着眉头上下审视,不时发出轻微的“啧”声,生怕崔叙在宫外的日子里亏待了自己似的。

崔叙并不理会皇帝这些边角心思,也没有流露出什么惊喜神色,放下门帘径直步入车厢,往皇帝身上一倒,只拿他当人形靠枕,嘴上还要嘟哝着嫌弃曳撒的布料质地不够柔软,纹饰的金线又太过硌人,是一个不合格的坐垫。

皇帝搂着他但笑不语。

因被尹微折腾过一回,崔叙时至今日都还对在车厢里的亲密举动有些排斥,一直心有余悸,便始终放松不下来,紧绷着浑身的肌肉,仿佛下一刻身下的皇帝便会揭下脸上的面具,变成另外一个陌生人。

王缙虽有所体贴,但漫漫长路,小狗在怀中卧着也不肯老实,随马车颠簸扭来动去,有意撩拨心神。终是被他除去了碍眼的衣袍,浑身赤条条的,只剩脖子上挂着的玉牌点缀。

——这才是小狗应有的模样。皇帝大为满意,崔叙的身子便要遭殃。

几合下来,崔叙口中玉牌咬得牙酸,又不敢吐出来坏了皇爷的兴致,口涎湿答答地顺着下颌滴落,流淌进锁骨窝里,乳首高高肿起,也挂着晶莹的口涎与清液,穴里也塞满了龙精,还有许多白浊飞溅在腿根与口唇边,弄得满室狼藉。

被喂饱了的鹤庆侯也不再胡闹,餍足地蜷卧在皇爷的臂弯里,循着颠簸的频率在阳根上浅浅地进出,享受余韵起伏。

王缙爱抚着小狗的身体,掂量几下笑道:“看来王恂将你伺候得不错,摸着都胖了些。”

崔叙不知道该怎么答这话,心里一团乱麻,索性充耳不闻,合目装睡。

对方也不再开口破坏这一刻温存。直到后来崔叙真的睡熟以后,再醒来时,轿辇回到了鹤庆侯府门前,身边却早已不见了皇帝的身影。

……

与此同时,郭弘安也在密切关注着鹤庆侯的消息,他刚刚从江西回到夔都,准备着手调查自己好友的案子,此刻正迫切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助他上达天听,甚至是争取到皇帝的支持。

在他眼中,鹤庆侯便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这样一位皇帝跟前炙手可热的大红人,实在是不可多得。若真是娈宠,则更是再好不过,毕竟枕头风的威力可不容小觑。

哲宗在世时,皇后邓青陟的母家定国公府声势煊赫,朝中无可匹敌,当时有弹劾非议外戚者,无不贬官流放,甚至发生过当庭杖死言官等恶性事件,成为了哲宗皇帝一生中抹不掉的污点。

而定国公一脉本就是靖难功臣之后,第一任定国公尚仁宗唯一的子嗣真定公主,仁宗朝时便已位及人臣,这下更是让府中的仆从奴婢都跟着鸡犬升天。因而连资质最为平庸且为外室所出的二子邓乐行都混得了实职在身,至今仍掌锦衣卫事,无缝衔接地成为了新帝的亲信与臂膀之一。

郭弘安反观自己,相似的家庭出身,至今却还是一事无成。

本朝皇帝虽还未明显地偏重外戚,但也在褚质封伯一事上鼎力支持,可见潜力十足。

另一头,他也试着调查珠花所有者的身份。若他料想不错,那位妇人至少是皇帝宠妃的亲眷,否则这样品相的头面绝无可能流入民间,出现在一个身无诰命的普通妇人身上。如果能够搭上这样一条线,也不失为一重保险,双管齐下,总能多一分希望说动皇帝。

而祭礼那日,崔叙身着常服,郭弘安站得又远,是故没能认出远处风光无限的鹤庆侯,正是七夕那晚偶然撞见的妇人。

闵梦昙接过二哥郭弘安手中的那枚嵌宝珠花,借着窗上雕花漏下的几束暖光仔细赏看,立刻看出了些什么,笑问道:“这应该不是二哥从江西带回来送给我的礼物吧?”

郭弘安亦是会心一笑:“自然不是,是想请你看看,这样的做工与大嫂旧年里那些首饰相比起来如何?”

他口中的大嫂便是已经出家修道的嘉善长公主,故永城侯郭弘思之妻。而闵梦昙则是新任永城侯郭弘家过门不久的妻子,出身徽先伯府,是徽先伯闵禾宣的长女,闵青赦的长姊。

因嘉善长公主身怀有孕,丧夫以后哀恸伤身,卧病不起,郭弘思的丧仪都是由郭弘安代为操持,老三的新妇闵氏从旁协助。

至老三郭弘家袭爵以后,闵梦昙便成为了新任永城侯夫人。由于需要照顾嘉善长公主的女儿云阳郡主,以及二哥郭弘安亡妻留下的儿子,她没有选择随同夫君前往边镇,而是毅然留下来支撑起整座侯府的内务。

而郭弘安不仅英年早婚,还英年早鳏,妻子白氏早逝,只留下了一个年仅六岁的幼子。

他本人是永城侯府的庶出次子,下有嫡出兄弟,生来便没有多少蒙受荫封的可能,还因为需要在永城侯巡边时,代其出席诸多礼仪活动,打理妇人不便出面的侯府庶务,而几乎失却了科举入仕、谋求仕途发展的机会,目前只有寄禄的闲职在身。

----

好像才把新人物的身份都提到一遍?

郭弘安,永城侯府次子。

杨元昱,杨婕妤的侄子。←回过头才发现出大问题!其实是杨婕妤的弟弟(迟早要大修一遍才行)

因为字数的原因断章比较随意……周末愉快!!

*把郭的儿子年龄改大了四岁。

第137章 解围

今年年初,也正是在永城侯夫人闵梦昙的支持下,他才得以从侯府事务中短暂抽身,随军辗转江西等地平叛,算是一偿心中夙愿。

孰料远在宁夏任职的密友却于此时出了意外,故而他不得不在动乱还未完全平定之时,赶回夔都,依靠侯府多年来积累的人脉经营运作,力图查清事件背后的真相。

闵梦昙猜得到其中一二,便对珠花的来历没有多问,据实回答说:“长嫂平日里服用简素,在侯府时很少用到御赐的首饰。但依我看,这确是内廷女眷所用无疑。”说到此处,她柔和一笑,“二哥恐怕有所不知,我妹妹与隆庆长公主极为要好,时常同她换戴珠宝顽,这样成色的红宝,应当是专供御前所用的没错。”

作者感言

匿名np爱好者

匿名np爱好者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弹幕
弹幕设置
手机
手机阅读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
指南